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完成的《粵港澳大灣區自然資源與環境圖集》已于近日正式出版,圖集顯示,大灣區資源豐富,開發利用潛力很大。
粵港澳大灣區涵蓋廣東省廣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、惠州、東莞、中山、江門、肇慶9市, 以及香港、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,陸域面積約5.6萬平方千米,大陸和島嶼海岸線總長3 201千米。
綜合研究表明,大灣區及周邊海域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等能源開發利用潛力極大。海域油氣資源多在珠江口盆地,預測石油資源量為80 億噸,天然氣水合物有較好開發遠景,已圈定11個遠景區、19個成礦區,鎖定2個千億方級礦藏;地下水較豐富,地下淡水天然資源總量約每年150億立方米,應急供水潛力大。
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建議當地政府要加強油氣、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力度,積極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產業化,積極推進地質遺跡保護與開發利用,優化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布局。
此外,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報告還顯示,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地殼相對穩定,具備相對優越的工程地質條件;海域近岸區地形起伏不大,地質災害因素較少,工程建設適宜性好;90%以上的瀕海海岸線適宜或較適宜建設港口。。
同時,粵港澳大灣區后備土地資源也較為豐富,發展潛力大,相關數據顯示:灣區耕地面積總量少,約7820平方千米,但有較為豐富的灘涂和淺海區等后備土地資源,面積達7225 平方千米,可作為區域工程建設、城市建設用地。
內容來自央視,版權歸所有者。